思想交锋

碳排放交易权的市场经济作用分析 ——写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之际

作者: 朱小宁     时间: 2021-07-20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于2021年7月16日举行。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策工具。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意味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是全球气候行动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一、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历程
    碳排放权交易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所进行的交易。我国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12年,参与国际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是我国从事碳排放权交易的唯一方式;第二阶段从2013年至2020年,我国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与福建等8个地区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三阶段从2021年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球碳交易市场起源于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之后从2002年至2015年,英国、欧盟、日本、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分别建立了全国性的碳交易体系。美国部分州和地区建立区域性的碳交易体系。目前约有38个国家和24个地区正在运行碳交易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正在加入碳交易大潮。工业、电力、建筑、交通等是各国碳交易市场重点纳入减排的行业。随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预计全球碳交易市场已经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从9%提升至16%。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作用——碳配额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的核心之一是碳配额,也就是以市场手段对企业核定后的碳排放配额进行调配。需要减排的企业在*策上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的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的企业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因此,碳排放权成为具有商品属性的*策性工具,本质上是一种具有价值的资产。
碳排放权交易的具体实施过程为,由*确定整体减排目标后,先在一级市场将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给纳入交易体系的企业,这些企业可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碳排放权;在经济激励影响下,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会率先减排,并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卖给减排成本相对较高的企业并获取额外收益,同时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通过购买碳排放权可降低其达标成本,最终实现社会减排成本最小化。
因此,碳排放权交易直接将减排责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使碳排放成为生产要素被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将环境影响的负外部性内部化,通过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化用能结构,加速技术升级,提升用能效率,从而推动企业走上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与传统的行*管理手段相比,碳排放交易权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处理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能够同时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
由于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相对完善,碳交易权排放市场将进一步完善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之后将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面,主要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和航空等高耗能行业。最终开创一条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之路,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三、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作用——碳价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的核心之二是碳价。碳价是指排放主体为取得二氧化碳排放权利而支付的费用。碳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碳市场则以碳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全国8个地方性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我国加权平均碳价约为每吨二氧化碳40元人民币左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首日,碳排放的开盘价为每吨二氧化碳48元人民币。挂牌交易涨跌幅限制为10%,大宗交易涨跌幅限制为30%,涨跌幅限制将根据配额分配情况与市场风险进行调整。碳价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虽然后期可以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但是长远来看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碳价。
    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碳价差别较大,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欧盟市场碳价最高。欧盟碳配额现货碳价历史最高点为47.91欧元/吨(折合人民币约380元/吨),最低点为2.68欧元/吨(折合人民币约22元/吨)。与之相比,我国试点碳价普遍偏低。我国试点碳价历史最高点为深圳的122.97元/吨,最低点为重庆的1元/吨。
从整体碳价变化趋势上看,国内碳试点平均碳价从2013年到2017年呈下降趋势,之后到2020年有所回升,除深圳和福建外,其他碳试点年平均碳价也均表现出这一特点。同时从2021年开始,各试点碳价有趋同趋势,若剔除碳价低于10元/吨的深圳及福建碳市场,碳价在近3个月内基本处于20-50元/吨之间波动。
    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展望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开启及运行,以及未来相关*策及交易机制等将进一步完善,其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和逐步完善,全国及地方碳交易市场将共存,已建的地方碳交易试点稳步退出,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地方碳交易市场所在行业及相关企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第二,全国碳交易市场*策会逐渐趋严。当前*策较为温和,例如对于发电行业重大污染源的控排力度不强;例如缺口较大的企业,排放超额20%的部分免费;再例如对于使用天然气进行生产的企业有优惠措施,燃气发电机组排放超额部分免费,但多余碳配额不可卖出。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有过渡期。但从国外碳市场发展经验来看,碳交易*策将逐渐趋严。
    第三,碳排放配额由免费分配为主逐步向提高有偿分配比例过渡。《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指出,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国内八大试点中有六个地区的碳配额均可以通过免费分配+拍卖的方式进行发放。未来在配额的分配方式上,初期仍以免费分配为主,未来将逐步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推动碳配额的有效配置。
第四,碳金融市场逐步完善。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碳交易仍以现货交易为主,碳债券、碳期权、碳质押等产品仍处于地区试点阶段,参考欧盟等成熟碳交易体系,其交易产品以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为主,未来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相关碳金融衍生产品将逐步完善。
    五、结语
    双碳目标作为一项*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既关系气候环境、能源供应以及技术变革问题,也意味着产业变革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对加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
    陕煤作为大型能源综合企业,碳排放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无尽的机遇。挑战在于煤炭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要承担能源传承的使命,在减碳中要继续做好供碳。机遇在于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与前瞻布局,补齐产业链,延长价值链,在“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发展战略下培育出更多具备低碳和零碳属性的核心竞争力。(思创2106届中训班—朱小宁)


上一篇:今天我们为什么呼唤竞争? 下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