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读《过秦论》悟企业管理之道

作者: 邱明     时间: 2024-03-08     

贾谊所著的《过秦论》是一篇*论散文,对秦王朝的兴起、灭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总结,同时也为汉朝及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通过对这篇文章的精读、背诵和思考,结合思创课堂上丁军老师所讲的《管理的转型与实践》、姜继娇老师所讲的《创新思维与决策》等授课内容,我从中也感悟到了一些关于企业管理和发展方面的启示。

一、居安思危谋长远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从求贤变法夯实基础,到连横之策增强实力,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六国渐弱,秦国愈强。历代君主相传而不断*,商鞅之法贯彻始终,目标长远清晰明确,最终实现天下统一。秦地“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尽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历代秦主仍保持高度警惕,度时势,思安危,设立关卡,据险而守。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体,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身,变得更加强大。

当前,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国有企业必须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确保企业稳健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煤炭销售工作来说,近年来,面对行业下行、市场震荡的压力,运销集团确立了“十四五”“13211”战略目标,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聚焦做大铁运基数、做强多式联运、做精外购煤业务、做优集疏运体系、做好数字化经济等重点工作,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在深度研判“双碳”战略和煤炭行业演化趋势的基础上,坚持以“快”的节奏赢得战略主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赢得了发展先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陕煤力量。

二、与时俱进顺大势

虽然秦国在统一六国后曾一度强盛无比,但秦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意识和风险管理问题。统治者过于自信、骄傲自满,忽视了潜在的危机和风险,最终导致了秦国的衰败。现代国有企业更需要具备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变革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通过不断推陈出新,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

这两年,国内煤炭产能高位释放、进口煤大幅攀升,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叠加影响下,煤炭市场供需向宽松方向转变。运销集团作为陕煤集团煤炭产品专业化统一销售公司,在统筹做好电煤保供的前提下,将销售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放在“向销售要效益”上,加快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和终端产品的转变,确保陕煤优势产能增量溢价。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重引进人才也是秦国的一大特色,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与其强大的人才储备密不可分。秦国重视人才,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即使本国人才稀缺也能通过外国人才的引进不断地增强战斗力,促进国家的强盛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懂得通过外部资源弥补企业内部专业人才不足的缺陷,通过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打造高效、协作的团队,以应对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近年来,陕煤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从面向全国高校广揽英才,到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再到坚持人才“选、育、用、留”四轮驱动,持续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人才新高地。

四、以人为本聚合力

商鞅以重法著称,明法制,开边界;强调耕战,以富国强兵;强调法治,以限制贵族的特权、加强君主的权力,从而使秦国迅速崛起。然法家的“多欲”与“严刑峻法”的理论 ,虽能扫平六、一统天下,却未能实现“攻守异势”的战略转变。秦统治者只相信酷法严刑,而不相信道德教化。只讲个人利害关系,而不讲骨肉亲情。秦王朝衰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太过严苛无情,国家对人民没有仁义,民怨太深,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运销集团聚焦企业经营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精益管理”要求,从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满足销售服务需要出发,通过“废、改、立、释”并举,及时梳理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构建合规管理体系。坚决落实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务、司务公开,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搭建干群沟通桥梁,常态化开展基层调研,了解职工诉求,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过秦论》通过对秦朝兴衰的分析,告诫后人要吸取历史教训,重视*治策略和制度设计,理解个人能力与历史趋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注重道德教化,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现代企业管理者,也应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结合发展实际情况,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思创2401届——邱明)

上一篇:缅怀先烈悟初心 立足岗位做贡献 ——延安学习有感 下一篇:《道德经》与国企中层管理:探寻古老智慧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