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从鲁艺精神看科技创新

作者: 杨婕     时间: 2023-11-23     

根据学院研学安排,114日我们2302届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延安鲁迅艺术纪念馆参观。对我而言,是一堂非常生动的*史教育课,更是一次犹如时光穿越的反思之旅,话剧、木刻、音乐、舞美、电影、文学、鼓舞、说书、社火、扭秧歌,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在那个战乱中风雨飘摇的中国,在延安这个偏居一隅的黄土高坡,却在物质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令人惊叹的、百花齐放的人民艺术作品,鲁艺犹如破晓前的号手,吹响前进的冲锋号,唤醒民族之灵魂。

贫积弱的时代何以让鲁艺人聚集,物质贫乏的鲁艺人何以凝结出光辉璀璨的鲁艺精神?

进入鲁艺纪念馆*有一个小院子,墙上是由毛泽东题写的鲁艺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八个大字。鲁艺成立之初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利用原有的一些窑洞建在延安老城北面半坡上,学员们开始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课都是坐在三条腿的简易小凳上。鲁艺人在艰苦条件下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创作的卓越追求,一边实践一边创新,尽可能的在现有条件下物尽其用,通过动脑动手解决艺术创作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在进艺术创作时需要小提琴又贵,鲁艺人就自制小提琴;在进行话剧表演的道具准备时,为了能让面部扁平的演员轮廓更像俄罗斯人来进行更好地作品演绎呈现,就尝试用泥土对演员的面部轮廓进行一遍遍的修饰制作;《黄河大合唱》的出世可谓空前绝后,唱响祖国大地,它的背后是1939年早春由冼星海在鲁艺寒冷的破窑洞中,为了寻找灵感,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点着一小盆炭火,一边吃着白糖一边创作出来的。毛泽东在鲁艺发表演讲时说:“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是的,鲁艺在积贫积弱的时代是穷的,鲁艺人是艰苦的,然而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却犹如一颗颗繁星,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在那个时代,可谓大放异彩,经过时间的洪流在三代人中传唱,依旧历久弥新。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鲁艺?是什么在吸引着一个又一个的鲁艺人来到鲁艺建设鲁艺?是什么铸就了鲁艺精神,为什么鲁艺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令人神往?

杨建科老师上课讲的一句话:“在成功时习惯于依赖成功所带来的经验,因为成功所以灭亡”。过去的鲁艺人,虽然物质贫乏,条件艰苦,但是构筑出了超越物质条件的民族精神集合,这种精神集合既是王永智老师所说的“场”,也是陈晋老师所释的“道”,他们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催熟的个人“利己主义者”,他们是在民族危难的历史背景下成长出来的,将民族存亡扛在肩上举过头顶的一批人,是将辩证唯物主义付诸于实践的一群人,这是精神世界之丰富而将物质世界之贫瘠忽略了的真正富有爱国情怀的一群人。他们的乐观和积极是那一批在物质世界中迷失了的,在杂知时代因为失去坚定信仰不加过滤的混同进灵魂底色的现代“文艺工作者”所不具备的。老一批鲁艺人是纯粹的“真”,那一批腐化堕落的现代“文艺工作者”则是混杂的“假”,甚至他们已经丧失了感受这个世界之“真”的能力。

鲁艺精神曾推动星星之火得以燎原,那么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转换赛道的今天,何以让科技创新藉由历史汲取精神力量,焕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今天我们的生活较往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更富足,中国已经逐步走出积贫积弱的状态,由弱慢慢的变得强大,从GDP上看近70年来,中国已经从全球大国的尾部赶超至全球第二位,中国几千年来所经历的所有动荡和创伤都绕不开科技落后和体制落后两个因素,我们的先辈们已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立自主的道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今日之时代,通讯和交通之发达能够让我们更快的打开视野半径,看到这个世界新鲜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能够更快的通过学习和资源配置去更新我们的机制,修正我们的理念,找到背后的客观规律,继而更快的探索出能够解决问题的自己的路径。

今日之时代,是角逐谁来引领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时代,是可能发生世界秩序重构的时代,是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时代。为何诺贝尔奖总是诞生在西方?为何科技革命近半个世纪以来都是美国在引领?中国的加速度是否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这是今天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展望和积蓄力量进行推动的方向。

在生命迭代的时间洪流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犹如一条足够长的接力赛道,跑的快不一定能赢,以一定的速度持续跑的久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一个伟人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然而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则可能影响很多个时代。

鲁艺创校至今已经有85年的历史了,鲁艺精神是那个过去了的时代的一个缩影,然而放至今天的时代依旧适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使鲁艺精神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洪流中,让鲁艺精神通过新时代的“鲁艺人”提升“国之大者”的使命感,通过规律总结到认知补益,从思考创新再到实践应用,用鲁艺精神为科技创新赋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2302届——杨婕)

上一篇:国产煤机装备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启发 下一篇:从固定思维转向成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