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国产煤机装备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启发

作者: 刘冰     时间: 2023-11-23     

近年来,国产煤机装备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已牢牢占据了国内高端煤机装备市场,用一个个生动的实践案例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十多年前那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已然不复存在。西煤机公司作为国内煤机装备制造的“国家队”,肩负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艰巨使命,在高端采煤机国产化替代工作中走过了令人难忘的艰辛历程,重温这段历史,让我对科技创新赋能煤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正视与世界知名煤机装备品牌的差距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在关键卡脖子技术上仍受制于人,这是常识,不是问题。还有在认知层面,不要被国内一些“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等言论所迷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这也是制约我们发展和进步的根本之所在。在别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自己没有完全、永久产权,注定不会走得久远。

对比国外先进煤机企业产品,国产采煤机在装机总功率、采高范围、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设计制造绿色化程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制造工艺与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赶超的动力和方向。

二、对先进的产品心存敬畏,知其所以然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发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而科学发现则是建立在系统研究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才阻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长期以来,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制造企业,大多只注重追求应用技术,缺乏基础理论研究,重产品结构的引进仿制设计,而工艺和材料研究力度不大,从而造成了制造技术发展滞后。这些问题造成了我们产品的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的煤机制造行业经过几十年的艰难成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到今天,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深化,加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夹持,煤机装备制造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缩小了与国外先进装备的差距,在大采高、超大采高智能化煤机装备研制方面已经接近或超越了国外,有力支撑了一大批年产千万吨级矿井的纷纷涌现。

三、我们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工匠文化”

当今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打压,国家相继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要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如果没有“工匠精神”作支撑,根本无从谈起。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相对于14亿多的人口大国,我们的大国工匠的确还是太少、太稀缺了。

要推动“三大变革”,关键是提升人的创造力和专注性,而并非拼命靠组织人事设计提高效率。“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产品的精心打造,更重要的是加快高端产品的技术理解,不断吸收最前沿技术。“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在打造“国之重器”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工匠文化”进行培育和构建,不能将有能力有头脑的人集中在领导干部圈,要创造氛围让技术领域的精英尽情地施展拳脚。

四、科技创新只能脚踏实地,没有“弯道超车”

曾经,我们很多科技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总想走捷径,弯道超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研究借鉴,少走弯路,这是应该做的,但“弯道超车”不能成为投机取巧的代名词。我们不愿意花大力气、下功夫去做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没有系统性的理论基础,永远都是跟在别人后边跑。在采煤机国产化研发中,要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不断总结、完善、调整、提高,最终才能研发生产出一款好的产品。所以,产品要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领跑行业发展,就必须把精力和时间投到长期的研发和原创性的研究上面去,不能急功近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追求卓越、打造精品永无止境。面向未来,在高端煤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让我们深刻把握过往的经验与启示,找准自身定位,紧握科技创新这把“利剑”,以打造煤机装备“国之重器”为己任,向着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目标勇毅前行!(2302届——刘冰)

上一篇:煤炭运销之旅:携手时间助推效率与成功 --读《和... 下一篇:从鲁艺精神看科技创新